华帅茶叶瓜子机械公司专业定制生产:茶叶机械,碾茶机械,碾茶生产线,瓜子机械,热风炉设备,天然气热风炉等。

关闭
网站首页
濮阳关于
濮阳碾茶生产线
濮阳产品
濮阳工艺
濮阳服务
濮阳新闻
濮阳联系

濮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

 日期:2021-12-15 人气:121496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,统筹推进茶文化弘扬、茶产业发展、茶科技创新,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,提出如下实施意见。

一、总体思路

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,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,坚持“生态高效、特色精品”目标定位,充分发挥涉茶资源丰富、技术领先、人才集聚、市场活跃等优势,深入实施生态化、品牌化、融合化、国际化战略,落实农业“双强”行动,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、机器换人、数字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,做强主导品牌,壮大龙头主体,着力构建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三“茶”统筹和三“产”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,进一步强化茶产业传承文化、富裕农民、涵养生态、健康养生、和谐社会等功能,巩固茶文化、茶贸易、茶科技交流国际地位,放大茶产业全球聚焦效应,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。

二、主要目标

到2025年,全省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,优势产区特色鲜明,生产效益明显增长,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,产量在20万吨左右,一产产值超过300亿元。茶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,生产标准化、生态化和经营规模化、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,茶园管理、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,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%以上。茶叶品种布局更趋合理,茶类结构进一步优化,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,红茶、黄茶、白茶、青茶、黑茶和花茶、抹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。品牌创建力度加大,区域公用品牌、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影响力扩大、市场竞争力增强,形成以龙井茶为主体,丽水香茶、温州早茶、安吉白茶等多品牌共同发展的态势。大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,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,形成以茶叶生产为基础,茶精深加工、茶文化传播、茶健康养生、茶休闲旅游等多功能融合的发展局面,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。

三、主要任务

(一)优化茶叶区域布局。根据资源禀赋、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,坚持绿茶主导、其他特色茶类适度发展,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,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,推进茶叶产业规模适度,着力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,重点做强龙井茶、白化茶、早茶和其他特色茶等优势产区。

龙井茶产区。以萧山、余杭、西湖(西湖风景名胜区)、富阳、临安、建德、淳安、上虞、诸暨、嵊州、新昌、东阳、磐安、天台等县(市、区)为重点,大力推进加工现代化、质量标准化、经营品牌化和管理数字化,加大品牌管理和宣传推广力度,提高品牌使用率,完善保护机制,全面提升龙井茶市场竞争力。

白化茶产区。以安吉、长兴、德清等县为重点,切实改善茶园基础设施,提升茶叶生产水平,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和多业态发展,建成白化茶全域生态茶园和全域茶旅示范区。

早茶产区。以永嘉、泰顺、苍南、平阳、文成、乐清、松阳、景宁、遂昌、龙泉、莲都、缙云等县(市、区)为重点,主攻产品质量和商品性提升,强化“温州早茶”“丽水香茶”区域公用品牌培育,夯实浙南早茶产业集群基础,进一步开拓市场。

其他特色茶产区。以开化、江山、龙游、武义、婺城、兰溪、临海、三门、余姚、宁海、奉化、海曙、普陀等县(市、区)为重点,发挥传统精品绿茶特色优势,推进茶树品种、茶园、茶厂、茶市同步提升,强化科技装备配套支撑,做精做优“一县一品”,着力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。

(二)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,按照茶园规模适度、产区环境优美、基础设施完善、品种搭配合理、技术支撑有力等要求,综合采取科学合理种树、留草、疏水、筑路、培土等措施,保持茶园水土,维护生态平衡,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,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。推进茶园排蓄、喷灌、防霜等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防御低温冻害、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。大力推广茶园绿色生产技术,深入实施“肥药两制”改革,加强农资市场监管,推进茶叶生产专用肥、专用农药研制和推广,严格执行禁限农药使用规定,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,增施有机肥,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,创建一批化肥农药零投入茶园。到2025年,建成300个省级生态茶园基地,带动全省新增生态茶园面积100万亩。加快构建绿色食品茶叶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,支持主体开展绿色食品认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,到2025年,全省茶叶绿色食品认定800个以上,监测面积100万亩以上。

(三)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研发推广。深入实施农业“双强”行动,加大力度研发、引进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优良品种,不断改进生产方式,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。加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、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,根据不同区域和茶树品种,分类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,实施分级分类保护,到2025年,建立提升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4个;加强高抗、优质、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和引进,推进茶苗繁育基地建设,健全茶苗交易体系,加强与当地主导茶类相适应的茶树新品种推广,提升良种覆盖率,培育产品新优势。围绕全程机械化,推动研制茶园耕作、植保、施肥和采摘机械以及耕作施肥一体机、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械,加快自动化、智能化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,协同开展适应机械作业的茶树品种、栽培方式和制茶工艺研究示范,推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。熟化集成推广优质绿茶机采、茶叶数控加工、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、抹茶全产业链生产等一批主推技术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。

(四)着力提升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。按照规模化、清洁化、连续化和数字化的要求,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,有效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。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建设,加快茶叶加工装备的提升改造,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的初制、精制加工生产线,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。进一步发展茶叶精深加工,鼓励重点茶区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,扩大开发茶食品、茶保健品、茶食品添加剂、茶饲料添加剂、茶日化用品等终端产品,支持抹茶产业发展和新茶饮原料产业化。到2025年,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0家,年综合利用原料茶30万吨,综合效益达到500亿元。

(五)强化主导品牌和市场培育。加大公用品牌打造力度,分层次推进茶叶品牌建设。按照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的原则和“一个公用品牌、一套管理制度、一套标准体系、一个企业集群”的思路,大力推进山川地理相近、人文历史相通的茶品牌整合和塑造,做大做强若干个影响力大、市场价值高的公用品牌。省级层面重点提升龙井茶品牌,进一步整合4个市18个龙井茶生产县(市、区)资源,做精做优“西湖龙井”核心产区品牌,做大做强龙井茶“品牌集群”,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超80亿元;引导“安吉白茶”“温州早茶”“丽水香茶”等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发展。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地域性的个性化企业品牌,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;推动匠心品牌打造,积极培育匠心品牌产品消费群体,增强产业发展活力。以国家地标保护工程和“品字标浙江农产”建设为抓手,积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挖掘、培育和登记保护,到2025年,全省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35个以上。优化产地茶叶市场布局,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,推进交易模式升级改造,做强做大3-5个区域优势明显、品类特色突出的重点茶市。完善中国绿茶、龙井茶价格指数体系,有效引导产销对接。推动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,促进茶叶出口企业抱团发展,支持出口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、注册公共出口商标、开展品牌推介活动,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市场,提高传统绿茶和名优茶国际市场占有率。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,引导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。继续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、浙江绿茶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,广泛搭建茶叶贸易与品牌推广平台,不断拓展产品市场。

(六)深入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。实施茶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,进一步推进适应茶园管理、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究开发、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,着力提升茶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。集成推广农业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装备,加快茶叶生产基地、加工设备、销售平台、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改造提升,支持建设数字茶园、数字茶厂、数字茶市等。推进茶叶数字化平台建设,构建数字茶业标准体系与规范,强化数据集成和应用场景打造,逐步实现茶园管理、防灾减灾、生产加工、品控追溯、市场营销、品牌保护、技术服务、产业管理等数字化。到2025年,建成全产业链、功能综合、省市县协同的省级茶叶产业大脑,打造茶叶数字化强县10个,数字茶园、数字茶厂100家左右。

(七)加大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。进一步推进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壮大,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,强强联合、组团发展,形成资源集中、生产集群、营销集约新格局。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,全面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,健全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机制,采取订单、合同、股份等形式带动散小农户共同发展。进一步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,引导开展病虫统防统治、肥料统配统施、统一机耕机剪、市场抱团营销等服务,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。到2025年,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家,年销售额超1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0家。

(八)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兴茶。充分整合利用茶产业资源,加快推进茶叶特色小镇、现代茶庄园和茶叶精品旅游点等建设,培育茶相关要素深度融合的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推动茶生产、茶文化、茶旅游、茶休闲、茶养生融合发展,全面打造美丽茶乡。到2025年,建成茶叶全产业链强县10个,全域茶旅强县10个,精品茶旅线路50条,服务功能齐全的茶庄园200个。深入发掘和传承底蕴深厚的浙江茶文化,大力倡导“茶为国饮、科学饮茶、健康消费”理念,加强茶文化和茶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推广普及,加强茶博馆、茶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建设,深入推行茶文化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家庭等,广泛开展“国际茶日”“全民饮茶日”等公益性茶事活动,组织茶艺、评茶及茶文化创意等技能竞赛,推进茶叶企业文化建设,进一步弘扬茶文化。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,积极参与国际茶文化活动,充分借助海外浙商、孔子学院等渠道,推动浙江茶叶与茶文化“走出去”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(一)强化组织领导。各地要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体布局,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,制定发展计划,落实目标责任,强化措施保障,精心组织实施。深入研究茶产业发展指数,开展茶产业发展水平评价。适时组织美丽茶园、茶旅线路、名优茶品牌和茶文化等推介宣传,营造茶叶产业发展浓厚氛围。

(二)强化政策扶持。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投入,组织实施好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,支持种质资源圃、生态茶园、标准化茶厂、茶庄园建设和茶品牌、龙头企业培育打造,大力推进茶科技创新应用、生产加工基地改造提升。落实茶叶加工厂、茶庄园建设等用地和用电优惠政策。强化推行茶园政策性保险,引导开发特色保险新品种,扩大保险覆盖面。各地要结合产业实际,出台支持政策,加大扶持力度,鼓励重点茶区设立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,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(三)创新发展机制。按照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要求,强化政府引导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形成齐抓共管局面。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,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,进一步促进产业分工分业。创新组织机制,做强做大产业龙头,加快推进茶农茶企密切合作,着力构建产业链条贯通、利益联结紧密的共同体。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,大力促进茶叶多样化功能开发,不断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。

(四)强化指导服务。加强茶产业科技创新、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涉茶科研院所、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,强化产业发展指导,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。重视专业人才培养,支持茶学科建设和职业技术教育。广泛开展茶农特别是采茶、炒茶等人员培训,积极组织茶叶生产、加工和茶艺等技能大赛,培育一批制茶工匠,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。做好省内采茶工余缺调剂,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合作,着力解决集中采摘期采茶工短缺问题。

相关内容
濮阳关于
濮阳产品
濮阳工艺
濮阳服务
濮阳新闻
返回顶部
联系电话:13967961428